![]() |
上海島韓實業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高低溫試驗箱,可程式高低溫箱,上海高低溫箱,高低溫箱廠家,鹽霧腐蝕試驗箱,非標定制試驗箱 |

聯系電話
18964531725
公司信息
- 聯系人:
- 蔣
- 電話:
- 021-67189009/67185508
- 手機:
- 18964531725
- 地址:
- 上海市奉賢區牛溇605號
- 郵編:
- 201400
- 個性化:
- www.shdaohan.com
- 網址:
- www.shdaohan.com
如何提升中國儀器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呢?
2014-6-17 閱讀(1177)
中國儀器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在于我們能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能給中國制造的企業松松綁,中國制造的企業如果能夠輕裝上陣,中國制造的企業就能夠逐步壯大,企業才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經營管理、產品研發設計上,那樣更多的企業就能走向世界了。
那如何提升中國儀器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呢?首先我們必須在提高質量水平和科技含量等方面著力提升“中國制造”的內涵和品質,島韓實業認為,需積極培育和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
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科技創新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主體有所不同。”據了解,*個層次是科學發現,它從宏觀到微觀層面探索和解釋物質世界存在及其運動方式,屬于基礎研究,創新主體是專職的科技人員。“科學家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任務,不能要求他們人人都能進入經濟的主戰場”。
與此相應,第二個層次是技術發明,是運用科學發現所揭示的規律,采取工程化的手段,主要由工程技術人員來完成。第三個層次是產業應用。技術創新的成果需要在實現產業化的過程中體現其價值。如果技術成果zui終不能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它將被束之高閣而不會產生任何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呂政認為,產業化主要靠企業家來組織完成。“如果沒有企業家把技術要素、資金要素等組織起來,科技成果無法實現轉化。”
據此,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應包含從事基礎研究的科技人員,也包含進行技術發明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將發明成果產業化的企業家。其中,完成第二層次和第三層次創新的主體在企業。因此,企業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制造業欲贏得更多的競爭,就必須進一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各種創新要素流向企業。
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呂政認為需要解決好幾個問題。首先是企業要有自我積累的意識和能力,企業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利潤用于投資技術創新,增強包括人才引進、工程技術開發中心建設等在內的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國家要創造有利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稅收與財政政策;通過政策杠桿來鼓勵企業進行創新投入,增強企業承擔創新風險的能力。此外,還要有效解決知識產權的共享問題;鼓勵產學研相結合,讓更多的技術走出資料室、走向工廠車間,在產業應用中創造更大的價值。
補齊自身“短板”應對挑戰
隨著我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制造”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中國的快速發展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貿易的環境日趨復雜。據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王琴華介紹,從外部環境來看,未來我國制造業將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和嚴峻挑戰,這是我國制造業在實現化的過程中一道不可回避的門檻。“要進入市場和其他公司分享市場這塊大蛋糕,就必須做好準備應對嚴峻的競爭考驗。”
要從容應對化挑戰,必先補齊自身的“短板”。據王琴華介紹,我國制造業在化道路上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缺少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目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所占比重雖然已經超過了57%,但其中擁有自主產權的產品所占比重仍然比較低。其二,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一些制造業的行業主要還是依靠高投入,尤其是資源的高消耗來支撐高速增長,以產品的數量擴張和低價來取勝。這種增長方式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難以維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其三,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內制造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量明顯增加,使得一些重要資源性產品對市場的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其四,高新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目前依賴進口。我國制造業的裝備、工藝很多依賴進口,產業整體對外依存度達到50%以上。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王琴華認為,需要政府、協會、各類中介組織,以及各企業共同應對。為此,商務部作為國務院負責國內外市場和對外經濟方面的綜合管理部門,將進一步加強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實現貿易與產業的有機融合,以貿易的良性增長促進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推動我國制造業的化進程,商務部將從多個層面發揮貿易促進作用。據王琴華介紹,其中主要包括為企業的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服務,為企業走出提供更加豐富準確的市場信息;充分運用商務部與世界120個國家和地區、13個組織建立的總計180多個雙邊或多邊合作機制,為我國制造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對外合作和交流的平臺。
樹立危機意識促進產業騰飛
伴隨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產業發展所面臨的環境與資源壓力日益加大,制造業亦是如此。中國設備監理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于獻忠認為,貫徹落實節能減排精神,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國制造業突破資源與環境制約,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