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伴熱的選型解析
電伴熱的選型解析
常用電伴熱型號分為,自限溫電伴熱帶,恒功率并聯電伴熱帶,恒功率串聯電伴熱帶,礦物絕緣加熱電纜,很多朋友不知怎么選型,現在做下簡單的說明。
電伴熱的選型,
第一步,計算管道的散熱量,
計算散熱量需要知道的技術參數有,
1、保溫棉材質、厚度,
2、管道直徑,
3、需要維持的溫度,
4、管道是室內還是室外,
5、項目所在地的最冷環境溫度,風速
公式:
A.管道熱損失公式為:
2πλ(TW-TH)
Q=1.3 (W/m)
In[(d+2δ)÷d]
B.罐體等平面熱損失公式為:
1000(TW-TH)
Q=1.3 ×S (W)
δλ
上式中:
λ——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m.℃)
d——管道外徑
δ——保溫層厚度
TW——工作維持溫度
TH——當地zuidi溫度
S——表面積(㎡)
Q——散熱量(W)
e——環境系數
1.3為綜合系數,
如圖,計算出管道散熱量。
第二步,確認被伴熱管道的其他參數
1、伴熱區域的防爆要求,防腐要求,
2、介質的導熱性,腐蝕性,
管道有沒有夾層,
管道有沒有蒸汽吹掃,以及出現偶然性最高溫度,
通過管道圖紙,了解被伴熱管道的布局,
通過以上參數的確定,我們就可以確定電伴熱的防爆要求,防腐要求,耐溫要求,大約的回路長度,
比如,長輸管線我們就直接選擇串聯電伴熱帶,如果裝置區復雜管線,伴熱溫度又不高,我們直接選擇自限溫電伴熱帶,維持溫度和耐溫比較高就直接選擇礦物絕緣電伴熱帶,管道相對有條理,長度都在70米左右以上,溫度要求比較精確,就選擇并聯電伴熱帶。
第三步,電伴熱功率的確定
理論上講,電伴熱最高表面溫度高于維持溫度,且電伴熱的功率大于管道散熱量即可,這個地方需要注意考慮電伴熱的導熱面積,比如,管道防凍的情況,管道很粗但是散熱量不大,這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