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食品鏈污染防治實驗室建立 加碼食品安全智能監管
2020年07月03日 08:52:18
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整理 作者:Lia 點擊量:3727

日前,我國生態環境部同意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依托單位,建設國家環境保護食品鏈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關鍵。現如今,國內食品供應鏈不斷延長,各個環節之間也節節相扣。但同時,食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對此,食品工業內還需加強食品安全的防范,提高智能監管水平。
【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日前,我國生態環境部同意以北京工商大學為依托單位,建設國家環境保護食品鏈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是維持社會穩定的關鍵。現如今,國內食品供應鏈不斷延長,各個環節之間也節節相扣。但同時,食品受污染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對此,食品工業內還需加強食品安全的防范,提高智能監管水平。
根據建設任務書的內容顯示,國家環境保護食品鏈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要將開展四項研究:污染物在食品鏈中的賦存特征和遷移轉化規律;食品生產與加工過程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環境風險;食品鏈污染控制和綜合治理關鍵技術;食品鏈全過程污染防治策略與智能化管控平臺研究。以滿足國家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提升我國食品鏈污染控制和綜合治理及智能化管理水平。
食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一條長長的供應鏈,這一鏈條上包括種植或飼養、生長、收割或宰殺、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中。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由于環境或人為因素的作用,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質的侵襲而造成污染。對此,食品工業內企業要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強化食品安全“防火墻”。
傳統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面臨人力、物力投入大,管理成本高,多部門管理要求不統一等問題。所以,在食品安全監管領域,智能技術的推廣勢在必行。現如今,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不斷成熟,信息化手段和管理模式的創新能幫助食品工業提升監管效率、擴大監管范圍。
在利用智能信息技術建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過程中,企業先要建立食品數據庫。在食品數據庫建立的過程中,需要采集各種生產數據,這就少不了各類傳感器、智能設備的助力。其次,采用云計算技術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出食品安全中存在的潛在隱患,并對數據進行重新整合。
除此之外,智能食品安全快檢技術、智能視頻分析技術等技術、智能化貼標設備的發展,也將幫助食品工業實現從傳統監管到智慧監管,建立起以預防為主、層層監管、可視化責任溯源的信息化食品監管體系。
例如上海某乳品有限公司創建的全透明智能化管理系統就包括了原輔料控制、產品過程控制、產品放行評估、儲運管理四個功能塊,外圍又設計布控了12個質量安全管理模塊,生產、環境關鍵參數及人員的衛生規范進行實時監控,并將信息即時傳送給監管人員,能夠幫助企業很好地抵御潛在食品安全風險
現今,我國已經進入信息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要求下,食品監管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食品工業內企業也需運用食品安全智慧化智能技術,提升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能力,并采用傳感器、機器人、智能食品機械等設備,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智能水平。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團隊利用了兩種關鍵技術開發出新型可調量子傳感技術——一種混合量子系統,能幫多種技...2025-07-07 13:44:03
-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學家利用量子效應原理,首次開發出一種無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傳感器,為光學生物傳感技術在醫療...2025-07-01 13:20:10
-
5月12日至30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聯合錫林浩特國家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完成國產探空儀濕度傳感器的同球比對試驗。2025-06-11 11:34:29
-
近日,復旦大學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研究團隊、腦科學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團隊,經過7年攻關,共同開發出全...2025-06-06 11:27:15
-
賦能智能制造與安全運行的“精準之眼”,高精度壓力測量及校準線上會議即將開啟
2025年6月4日13:00,為突破測量精度極限、構建全生命周期校準體系,化工儀器網聯合福祿克測試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25-06-03 10:37:49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從自然界魚類身上的側線系統獲得啟發,開發了一種名為FlowSight的仿生側線傳感器。2025-05-22 11:40:0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