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0868 H22-H8D8小鼠肝癌細胞系
具體成交價以合同協議為準
- 公司名稱 上海乾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品牌 其他品牌
- 型號 BY-0868
- 產地
- 廠商性質 生產廠家
- 更新時間 2025/7/15 11:46:18
- 訪問次數 197
聯系方式:吳含18121041631 查看聯系方式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供貨周期 | 現貨 |
---|
H22-H8D8小鼠肝癌細胞系
H22-H8D8小鼠肝癌細胞系,是肝癌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型,由 H22 小鼠肝癌細胞經肝轉移潛能篩選獲得,憑借典型的肝細胞癌特征和定向轉移能力,在肝癌發生機制、轉移研究及藥物篩選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來源與背景:該細胞系源自 H22 小鼠腹水型肝癌細胞的肝轉移亞株,通過將 H22 細胞尾靜脈注射于昆明小鼠,篩選肝轉移灶中的腫瘤細胞進行體外培養,經連續 8 代克隆純化得到 H22-H8D8 細胞系。與親代 H22 細胞相比,其顯著增強了對肝臟組織的靶向定植能力,肝轉移率提升至 85% 以上,更貼近臨床肝癌肝內轉移的病理特征,為研究肝癌轉移的器官特異性機制提供了理想模型。
細胞特性:形態上呈上皮樣與多邊形混合形態,細胞質豐富,可見嗜酸性顆粒,細胞核大且核仁明顯,貼壁生長時呈不規則排列,局部可見多層堆積。核心特性包括肝轉移傾向性—— 尾靜脈接種后優先在肝臟形成轉移灶,高表達肝特異性黏附分子 CD44 和整合素 αvβ3,與肝竇內皮細胞的結合能力是親代細胞的 3 倍;肝癌標志物表達,可檢測到甲胎蛋白(AFP)和異常凝xue酶原(PIVKA-II)的分泌,其中 AFP 分泌量達 20-30ng/10?細胞 / 24h,與臨床肝癌患者的腫瘤標志物特征相符。細胞倍增時間約 24-30 小時,傳代時需用消化液處理,傳代比例 1:4-1:6,連續傳代 50 次后仍保持穩定的轉移潛能和標志物表達。
培養條件: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 高糖培養基,添加防污染試劑預防微生物污染,另需補充 1% 非必需氨基酸以維持肝細胞特異性功能。培養環境需嚴格控制在 37℃、5% CO?飽和濕度,每 2-3 天更換一次培養基,確保細胞密度維持在 20%-70% 之間,過高密度會導致 AFP 分泌量下降。與腹水型肝癌細胞不同,其對培養表面的黏附依賴性強,傳代時需確保消化充分但不過度,以獲得分散均勻的單細胞懸液,接種后 24 小時內即可wan全貼壁。
檢測鑒定:經微生物檢測,該細胞系無支原體、細菌、真菌及肝炎病毒污染,符合實驗細胞標準。染色體核型分析顯示,其保留小鼠肝癌細胞典型的近三倍體核型,存在 8 號染色體三體和 17 號染色體缺失,與肝癌發生相關的基因區域存在擴增。免疫熒光檢測證實 AFP 和細胞角蛋白 18(CK18)呈陽性表達,Western blot 可檢測到 MET 原癌基因的高表達,進一步驗證其肝癌細胞身份。動物成瘤實驗中,皮下接種可形成實體瘤,肝內接種則呈現典型的肝細胞癌病理形態,包括假小葉結構和血竇樣間隙。
應用領域:在轉移機制研究中,該細胞系常用于解析肝癌肝轉移的 “種子 - 土壤” 學說,通過體外共培養模型研究其與肝星狀細胞、枯否細胞的相互作用,揭示腫瘤微環境對轉移灶形成的調控機制。在藥物篩選方面,可用于評估抗肝癌藥物的體內外活性,通過檢測藥物對細胞增殖、AFP 分泌及 Transwell 穿膜能力的影響,篩選兼具抑制原發灶生長和轉移的候選藥物,其中肝轉移模型的藥效評價可通過 MRI 或組織切片量化轉移灶數量。在肝癌標志物研究中,其穩定分泌 AFP 的特性使其成為探索 AFP 調控機制的工具,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 AFP 基因,可分析該標志物在肝癌增殖與轉移中的功能作用。此外,該細胞系可構建人源化肝癌模型,通過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肝臟,模擬臨床肝癌的進展過程,為個性化治療策略的驗證提供平臺。
該細胞系的du特優勢在于將肝癌的原發特性與轉移特性相結合,通過對比其與親代細胞的基因表達差異,已發現多個潛在的轉移相關基因,如 CXCR4 和 MMP-9 等,為開發轉移靶向治療提供了候選靶點。其穩定的肝轉移表型也使其成為評估抗轉移藥物體內活性的金標準模型,在中藥復方抗肝癌轉移的研究中表現出良好的適用性。
總之,H22-H8D8 小鼠肝癌細胞系憑借其貼近臨床的生物學特性,成為連接肝癌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關鍵工具,為解析肝癌轉移機制、開發新型治療策略提供了堅實的實驗基礎,推動了肝癌精準醫學研究的發展。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