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貨周期 | 現貨 | 規格 | 25kg/紙板桶 |
---|---|---|---|
貨號 | 281-23-2 | 主要用途 | 主要用于抗癌、抗腫瘤等特效藥物的合成等 |
金剛烷原材料中間體
1957年美國普林斯頓的化學家施萊爾(Paul Schleyer)在試圖用氯化鋁做催化劑將內型的氫化二聚環戊二烯加熱轉化成外型異構體的實驗時無意中發現產物中含有大約10%的金剛烷副產物。施萊爾抓住了這個機會,通過優化條件提高了金剛烷的產率。于是只要從廉價的石化產品環戊二烯二聚體兩步即可制得金剛烷。從此金剛烷的價格像雪崩一樣掉了下來,成為一個十分便宜易得的化合物。
因為在那個時代物理有機化學的研究剛好大規模開展起來。人們開始通過新技術來系統研究有機化學的機理過程,并提出了很多相關理論。當時的研究涉及化合物的結構對反應速度的影響,人們需要往化合物中引入一種合適的帶大位阻基團來考察反應發生的變化,金剛烷基成了一種理想的大位阻基團,而它的價格又非常適時地下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現在的化學界,圍繞金剛烷的系統研究已經儼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學科:金剛烷化學。
金剛烷原材料中間體
產品名稱: 金剛烷
CAS: 281-23-2
標準: 企業標準
有無證: 無證
天然/合成: 合成
級別: 工業級
含量: 99%
外觀: 白色粉狀
目數: 80-120
包裝: 25kg/紙板桶 可拆分
成份: 金剛烷一種脂環烴,具有類似樟腦的氣味。
理化屬性: 白色結晶粉末 溶解性: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有升華性,具有芳香味,具較高的揮發性和化學惰性。特點:(1)對光非常穩定; (2)潤滑力好; (3)極度親油: (4)基本無臭味,是升華物; (5)雖然反應活性不如苯,但是合成其衍生物非常容易。 分子式:C10H16 分子量:136.234 密度:1.07g/ml 熔點:209-212℃ 沸點:187.1℃ 閃點:48.9℃ 折射率:1.568 溶解性:溶于有機溶劑,不溶于水
類別: 天然食品
行業: 醫藥
領域: 醫藥中間體
下延產品: 1-金剛烷醇,1-溴金剛烷,2-金剛烷酮
運用: 主要用于抗癌、抗腫瘤等*藥物的合成等
合成方法
金剛烷存在于石油中,含量約為百萬分之四。金剛烷可由二聚環戊二烯催化氫化得四氫二聚環戊二烯,再在無水氯化鋁存在下異構化制得。工藝過程如下1.催化氫化 將二聚環戊二烯和鎳催化劑加入高壓釜,用氮置換釜內空氣。然后開動攪拌通氫反應。前半階段壓力為0.5-0.7MPa,后半階段壓力為1.5-2MPa,溫度120℃,約需12h至不吸氫為止。靜置3-4h,分層,取樣化驗,含烯烴應在2%以下。2.異構化 將四氫二聚環戊二烯加入干燥的搪玻璃罐內,再加入無水三氯化鋁,35℃保溫,攪拌溶解。在3h內滴加入水,并逐步將溫度提高到75℃,反應5h后降溫到40℃,加水破壞三氯化鋁,開始水蒸汽蒸餾,收集蒸出的金剛烷,濾干,用少量丙酮洗滌,得金剛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