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系成立于2010年,設有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工程造價、交通工程、房地產開發與管理、交通運輸6個本科專業,其中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入選省級1流專業,交通工程入選校級1流專業。第一批獲批道路與鐵道工程重點學科(校級),第一批獲批智慧交通現代產業學院(校級)。交通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正高職稱)3名,副教授(副高職稱)9名,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38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入選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名,第三層次人選2名,入選滄州市管拔尖人才3名。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0個,聘請了100余名基礎理論扎實、實踐水平高的企業專家為兼職教授(教師)。設有交通工程研究中心、道路工程實驗室、工程地質實訓室、地質標本陳列室、巖土工程試驗場5個實驗室,并在學校計算中心設有BIM與道路橋梁軟件實訓機房。擁有滄州市智慧交通技術創新中心、滄州市基樁研究中心2個市級技術創新中心。到目前為止,我系畢業生遍布京津冀等省市的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為京津冀等省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研究案例:基于虛實融合生物信息技術的平原區高速公路交通主標志辨識特征研究
研究課題:基于虛實融合生物信息技術的平原區高速公路交通主標志辨識特征研究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平原區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主標志設置優化為研究內容,通過人體生物信息獲得技術的解決,實現對駕駛人在高速公路上觀察不同標志標識的人體生理反應的監測,根據多通道生物信息測試設備采集的不同指標數據的對比結果,對所研究道路上各種交通標志所引起的駕駛人心理和生理反應差異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所研究道路上各類道路交通主標志的安全性優化建議,為進一步提升我省公路交通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提供有益幫助。
項目將以河北省內某高速公路作為該項目依托工程,借助國內優勢力量,以計算機信息技術、解剖學、生理學、心理學等領域成果為基礎,研究支持道路交通標志設置優化的人-機交互監測設備、研究方法;探索基于精準監測駕駛人生物反應信息的平原區高速公路道路交通主標志的評估指標,在提高道路系統人性化研究領域形成典型應用示范。實驗測試路段既包括新建完工的高速公路,也包括在實驗室內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構建的虛擬實驗平臺。每個測試場地或場景都選定長度相近,標識標志設置相同或類似路段作為測試區域。每次每位駕駛人完成生理、心理等指標測試及數據采集。
項目測試的儀器:Starstim32,DG3
項目實驗相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