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日本SMC氣缸的制作方法
日本SMC氣缸所述頂推件上形成有用于供工件端角嵌置的定角位,該定角位由頂推件的定位面22和頂推件的第二定位面23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頂推件上形成有用于供工件端角嵌置的第二定角位,該第二定角位由第二頂推件的第三定位面32和第二頂推件的第四定位面33配合形成。在使用時,工件的端角可嵌入頂推件的定角位處,通過利用定位面22、第二定位面23的限位,更方便于工件的定位或者頂推。第二頂推件的作用與頂推件的作用相同,這里不做重復說明。
日本SMC氣缸任一平行于定位面22的基準面均與所述活塞桿21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二定位面23的第二基準面均與所述活塞桿21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三定位面32的第三基準面均與所述第二活塞桿31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四定位面33的第四基準面均與所述第二活塞桿31的軸線相交。
日本SMC氣缸而進一步優化的,所述活塞桿21與第二活塞桿31的運動方向平行或者共線。所述定位面22與第三定位面32平行,第二定位面23與第四定位面33平行,定位面22與第二定位面23垂直。
日本SMC氣缸所述缸體I上設置有供活塞桿21伸出的定位孔、供第二活塞桿31伸出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分置于缸體I的兩側。
日本SMC氣缸優選的,所述活塞桿21、第二活塞桿31分別對應地安裝在缸體I的各安裝腔11內;所述安裝腔11上沿著從內側端至開口端的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氣口、第二進氣口,且所述進氣口位于安裝腔11的內側端處。通過采用上述結構,更方便于加工、裝配。
目前,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常通過氣缸推動工件,以將工件移到相應位置。但現有的氣缸中,缸體內只有一個活塞桿,只能從一個方向朝外施加推力。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若需利用兩活塞桿朝外施加推力,則需配備兩個氣缸,從而需將該兩個氣缸組合,并安裝在操作現場,造成氣缸的現場安裝較為費時。
日本SMC氣缸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缸,其通過將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集成于一缸體上,并利用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分別帶動頂推件、第二頂推件,可替代兩個氣缸,以減少氣缸的現場安裝時間。
日本SMC氣缸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日本SMC氣缸包括缸體,所述缸體上安裝有活塞桿、第二活塞桿,所述活塞桿伸出缸體的端部上連接有可隨著活塞桿運動并用于頂推工件的頂推件;所述第二活塞桿伸出缸體的端部上連接有可隨著第二活塞桿運動并用于頂推工件的第二頂推件。
日本SMC氣缸所述頂推件上形成有用于供工件端角嵌置的定角位,該定角位由頂推件的位面和第二定位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二頂推件上形成有用于供工件端角嵌置的第二定角位,所述第二定角位由第二頂推件的第三定位面和第四定位面配合形成。
日本SMC氣缸任一平行于定位面的基準面均與所述活塞桿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二定位面的第二基準面均與所述活塞桿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三定位面的第三基準面均與所述第二活塞桿的軸線相交,任一平行于第四定位面的第四基準面均與所述第二活塞桿的軸線相交。
日本SMC氣缸所述定位面與第三定位面平行,第二定位面與第四定位面平行,位面與第二定位面垂直。
日本SMC氣缸所述活塞桿與第二活塞桿的運動方向平行或者共線。
日本SMC氣缸所述缸體上設置有供活塞桿伸出的、供第二活塞桿伸出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分置于缸體的兩側。
日本SMC氣缸第二活塞桿分別對應地安裝在缸體的各安裝腔內;所述安裝腔上沿著從內側端至開口端的方向依次設置有進氣口、第二進氣口,且所述進氣口位于安裝腔的內側端處。
日本SMC氣缸所述頂推件上連接有導向桿,第二頂推件上連接有第二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第二導向桿活動插裝在缸體內。
日本SMC氣缸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日本SMC氣缸通過將活塞桿和第二活塞桿集成于一缸體上,并利用活塞桿、第二活塞桿分別帶動頂推件、第二頂推件,可替代兩個氣缸,從而可減少氣缸的現場安裝時間;而且,通過合理設置頂推件、第二頂推件,更方便于工件的頂推;此外,其結構簡單,裝配方便,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日本SMC氣缸其中,1、缸體;11、安裝腔;21、活塞桿;22、位面;23、第二定位面;24、導向桿;31、第二活塞桿;32、第三定位面;33、第四定位面;34、第二導向桿;5、緩沖彈黃。
日本SMC氣缸【具體實施方式】
日本SMC氣缸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思路。
日本SMC氣缸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氣缸,包括缸體1,所述缸體I上安裝有活塞桿21、第二活塞桿31,所述活塞桿21伸出缸體I的端部上連接有可隨著活塞桿21運動并用于頂推工件的頂推件;所述第二活塞桿31伸出缸體I的端部上連接有可隨著第二活塞桿31運動并用于頂推工件的第二頂推件。
介紹日本SMC氣缸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