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徠卡 DM750 P 偏光顯微鏡觀察塑料切片晶粒度,可參考以下方法:
樣品準備
切片制備:使用超薄切片機將塑料樣品切成厚度適宜的薄片,一般在 10 - 50 微米左右,以保證光線能夠透過。如果樣品是塊狀,需要先進行鑲嵌,例如使用環氧樹脂等材料將其固定,便于切片。
表面處理:切片完成后,可對切片表面進行拋光處理,以減少表面粗糙度對觀察的影響。可以使用金相砂紙進行逐級打磨,然后用拋光布和拋光液進行精細拋光。
顯微鏡設置
光源調整:開啟內置 LED 光源,將亮度調節至 10%-20%,既能保護人眼,又能減少光漂白和對樣品的熱損傷。
偏光設置:旋轉起偏器至 0°,檢偏器至 90°,處于正交偏光狀態。此時觀察空白載玻片,應呈現全暗,以驗證偏光的正交性。
物鏡選擇:根據塑料切片的特性和觀察需求選擇合適的物鏡。2.5 倍概覽物鏡可用于快速定位晶區分布;10 - 40 倍物鏡適合觀察晶體的形態、大小及團聚狀態;63 倍油鏡則可用于解析晶體邊緣的細節,如晶面夾角、解理紋等。
觀察與分析
消光現象觀察:旋轉載物臺 0 - 360°,觀察塑料晶體的消光現象。各向異性的塑料晶體每轉 90° 會出現一次消光,這是判斷晶體類型和取向的重要依據。
干涉色分析:根據晶體厚度和雙折射率,塑料晶體會呈現出不同的干涉色。可結合石膏試板(λ = 550nm)定量雙折射值,從而進一步分析晶體的結構和性能。
晶體形態與尺寸測量:記錄晶體的形態,如球晶、片晶等,并通過徠卡 LAS X 軟件測量晶體的等效圓直徑、長寬比等參數,統計晶粒度分布。
動態觀察(如有需要):如果研究涉及到塑料結晶過程或晶相轉變等動態變化,可以開啟延時攝影功能,設定合適的拍攝間隔,記錄晶體的生長、變化過程。
注意事項
避免高溫制片,防止塑料晶型轉變,影響觀察結果。
對于厚晶體(>100μm),使用 λ/4 波片補償光程,避免高階干涉色重疊,以便更清晰地觀察晶體結構。
操作過程中要保持載物臺和樣品的清潔,避免灰塵等雜質影響觀察效果。同時,要輕拿輕放樣品和載玻片,防止損壞物鏡和載物臺。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