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述核磁共振波譜儀的適用范圍以及使用特點
閱讀:4054 發布時間:2019-12-26
核磁共振波譜儀是指研究原子核對射頻輻射的吸收,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Z強有力的工具之一,有時也可進行定量分析。其工作原理是在強磁場中,原子核發生能級分裂,當吸收外來電磁輻射時,將發生核能級的躍遷,即產生所謂NMR現象。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適用范圍:
測定對象元素:NMR波譜按照測定對象分類可分為:1H-NMR譜(測定對象為氫原子核)、13C-NMR譜及氟譜、磷譜、氮譜等。
根據譜圖確定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特征結構。有機化合物、高分子材料都主要由碳氫組成,所以在材料結構與性能研究中,以1H譜和13C譜應用Z為廣泛。
可測試的性能:除了運用在醫學成像檢查方面,在分析化學和有機分子的結構研究及材料表征中運用Z多。
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一般根據化學位移鑒定基團;由耦合分裂峰數、偶合常數確定基團聯結關系;根據各H峰積分面積定出各基團質子比。核磁共振譜可用于化學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如分子內旋轉,化學交換等,因為它們都影響核外化學環境的狀況,從而譜圖上都應有所反映。
高分子材料的NMR成像技術: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來探測材料內部的缺陷或損傷,研究擠塑或發泡材料,粘合劑作用,孔狀材料中孔徑分布等。可以被用來改進加工條件,提高制品的質量。
多組分材料分析:材料的組分比較多時,每種組分的NMR參數獨立存在,研究聚合物之間的相容性,兩個聚合物之間的相同性良好時,共混物的馳豫時間應為相同的,但相容性比較差時,則不同,利用固體NMR技術測定聚合物共混物的馳豫時間,判定其相容性,了解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及性能優異性。
此外,在研究聚合物還用于研究聚合反應機理、高聚物序列結構、未知高分子的定性鑒別、機械及物理性能分析等等。
核磁共振波譜儀的主要特點:
可靠而友好的NMR譜儀。
使用方便的Topspin采集和處理軟件。
用于自動化處理,使用方便ICON-NMR"傻瓜"軟件。
全數字化特性。
用于特殊研究,具有Z高靈敏度和穩定性。
內置預制脈沖程序用于復雜的NMR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