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疾病,患者呈逐年上升趨勢。脊髓損傷后的病理生理機制非常復雜,由于不能依靠臨床開展系統的研究,因而建立理想的動物模型是實驗研究的基本前提,目前挫傷型脊髓損傷模型接近人類脊髓損傷的病理生理特點及變化規律,但忽略了持續性的擠壓作用。對經典的Allen法進行改進,采用打擊并實行加壓的方法制備新型挫傷型脊髓損傷模型,模擬臨床實際損傷狀態。根據不同受壓時間對機體產生的損傷,應用BBB運動功能評分觀察大鼠脊髓損傷后活動情況,HE染色、甲苯胺蘭染色法觀察大鼠脊髓損傷后組織學變化,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對HMGB1在脊髓損傷中的表達變化進行檢測,分析在脊髓損傷不同時期的變化規律,建立穩定的、理想的脊髓損傷動物模型。
大鼠脊髓損傷模型制備方法:
大鼠麻醉后俯臥固定在手術臺上,以肋骨為定位標志,暴露T9~T10脊椎,咬除棘突及椎板,暴露脊髓并保持其完整,放置薄塑料墊片在脊髓上,用克氏針沿導管從一定高度處垂直自由下落,打擊在墊片上。打擊時小鼠出現擺尾反射,雙下肢撲動,蘇醒后雙下肢遲緩性癱瘓,BBB評分(脊髓損傷評分)為0分。造模后每日腹腔注射青霉素預防感染,單籠飼養,每日用Crede手法協助排尿三次。造模3天后,對所有大鼠進行BBB評分;評分結束后處死取脊髓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