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詳細介紹
峻清公司秉承堅持不懈的技術創新及技術實用的理念,以良好工藝為基礎、以產品質量為根本、以技術創新為動力,開發并推出多項具有競爭力的環保產品,特別擅長高難度廢水的處理,確保了在水處理設備市場的優勢,在提高環境保護、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因解除了客戶的環保困擾而為客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可靠的產品質量和全程技術服務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法是在人工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各類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和培養,形成懸浮狀態的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然后使污泥與水分離,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應池,多余部分作為剩余污泥排出活性污泥系統。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規格型號-JQ
(2)氧化溝:氧化溝是一種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氣系統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因此被稱為“氧化溝”,又稱“環行曝氣池”。
(3)AB法:AB工藝是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的簡稱,是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和兩段活性污泥法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技術。
(4)SBR——序批式生物反應器
傳統的SBR是一個間歇式的活性污泥系統,曝氣池與沉淀池合二為一。SBR工藝的一個完整的操作過程,亦即每個間歇反應器在處理廢水時的操作過程包括如下五個階段:①進水期(或充水期)②反應期;③沉淀期④排水排泥期⑤閑置期。
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優勢
1、抗沖擊負荷的能力。接觸氧化法的平均停留時間在6小時以上;
2、具有脫氮除磷能力,并可以通過調節設備的構造,達到處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城市污水的能力;
3、接觸氧化池內的填料多為組合軟填料,質輕、高、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比表面積大,生物膜附著能力,污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高;
4、接觸氧化池內采用曝氣器進行鼓風曝氣,使纖維束不斷漂動,曝氣均勻,微生物生長成熟,具有活性污泥法的特征;
5、出水水質穩定,污泥產量少并易于處理;6、潛水泵中可設于設備之中,減少工程投資;
7、設備可設于地面上,也可埋于地下。埋于地下時,上部覆上可用于綠化,廠區占地面積少,地面構筑物少;
8、易于完成自動控制,管理、操作簡單。
1.生物處理
1)生物處理采用填料法,填料一般選用流化床填料。
2)生物處理水力停留時間一般設計為4小時。
3)生物處理裝置填料充填率宜按20%計。
4)生物處理分級不得少于2級,分級可按60%、40%分配,處理量大于15m3/h 時,建議采用3級,分級可按50%、25%、25%分配。
5)空氣流量的分配分2級時按70%、30%分配,3級時按60%、20%、20% 分配。
6)生物處理的氣水比建議選用12:1。
7)供氣裝置一般選用PGB管式微孔曝氣器,設計通氣量建議選用12m3/個.h。
8)生物處理暫不考慮除磷,如有需要,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設計。
9)生物處理池單級長度不宜大于6m,如果大于6m,宜采用兩端進水,中間 出水進行控制。
10)為防止進水虹吸回灌,進水管宜設置上端進水,具體參見附圖2。
11)填料水力分離裝置的設計下向流速處理量≤10m3/h時,建議選取不大于 50m/h,處理量≥10m3/h時,建議選取不大于80m/h,高度為1200mm,上部設置穩流板,板間距60mm左右,高度200mm。
12)為保證填料的流化,曝氣管安裝位置距中心軸300-400mm,并離底 300mm。
13)生物處理池的進出水宜采取上進下出的方式。
14)如果源污水為餐飲廢水或洗衣水較多時,首先必須考慮預處理,其次在 生物處理池中考慮設置采用回流沖洗進行消泡。
2.沉淀池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規格型號-JQ
1)生物處理后的泥水分離優先選用沉淀池。
2)沉淀池設計表面負荷不得大于1m3/m2.h,泥斗傾角圓斗不宜小于55度, 方斗不宜小于60度。
3)時處理量不大于7.5m3/h(含7.5m3/h)時,沉淀池內置;時處理量大于7.5m3/h 時,沉淀池外置。
4)沉淀池出水堰宜設置擋渣板。
5)外置沉淀池設置形式優先選用多斗式,其次宜采用刮泥機。
6)沉淀池排泥采用氣提排泥,每斗單獨設置排泥系統,排泥系統(空氣泵)。
7)處理量15m3/h以上的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不得少于2.5m。
8)沉淀池出水堰負荷不宜大于1.7L/(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