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飲用水安全,常見的幾種誤區有哪些呢
閱讀:413 發布時間:2020-12-2
對于飲用水安全,常見的幾種誤區有哪些呢
飲用水安全要確保人群終身飲用不會引發急、慢性中毒和潛在的遠期危害。近年來,水中化學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化學物質在水中殘留時間長,多數不易被降解,可直接對人體產生毒害。
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七大營養素(礦物質、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水和膳食纖維)之一,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安全的飲用水,才能保障生命的健康生存。
關于飲用水安全問題,常見的誤區有以下這些:
誤區一:片面強調水中礦物質:當水中礦物含量超標時,還會危害人體健康。例如,當飲用水中的碘化物含量在0.02-0.05毫克/升時,對人體有益,大于0.05毫克/升時則會引發碘中毒。
誤區二:水越純越好:長期飲用純水會導致身體營養失調。大量飲用會帶走體內有用的微量元素,從而降低人體免疫力,容易產生疾病。
誤區三:喝水僅為解渴:由于一切細胞的新陳代謝都離不開水,只有讓細胞也喝足水,才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誤區四:飲料=飲用水:用飲料代替飲用水,不但起不到給身體“補水”的作用,還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
誤區五:醫療用水可當飲用水:“電解水”和“富氧水”屬于醫療用水,這種水中的氧分子到了體內,破壞細胞的正常分裂作用,加速衰老。
誤區六:喝桶裝水方便又安全:桶裝水在流通過程中容易二次污染,桶裝水開蓋后保質期只有24小時,數小時后,在一定適宜的溫度及環境條件下細菌就可能重新滋生。
好了,以上便是關于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內容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