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 通常指金相學或金相組織,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重要概念,主要用于研究材料(尤其是金屬材料)的微觀結構及其與性能的關系。以下從定義、研究內(nèi)容、應用等方面詳細介紹:
樣品制備流程
為觀察微觀結構,需對樣品進行嚴格制備,步驟包括:
取樣:從材料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區(qū)域。
鑲嵌:將小樣品固定在樹脂等介質中,便于后續(xù)打磨。
打磨與拋光:通過粗細不同的砂紙和拋光劑,使樣品表面光滑至鏡面狀態(tài),消除加工損傷。
腐蝕:用特定的化學試劑(如硝酸酒精溶液)腐蝕樣品表面,使不同組織或相在顯微鏡下呈現(xiàn)明暗差異,便于觀察。
觀察與分析手段
光學顯微鏡(OM):工具,放大倍數(shù)一般為 50-1000 倍,可觀察晶粒、相變產(chǎn)物(如鋼中的珠光體、馬氏體)等。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辨率更高(可達納米級),能觀察更細微的結構(如斷口形貌、析出相細節(jié)),并可結合能譜分析(EDS)確定成分。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用于研究納米級結構(如位錯、晶界原子排列),放大倍數(shù)可達百萬級。
典型金相組織示例
材料研發(fā)與性能優(yōu)化
質量控制與失效分析
學術研究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