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類別 |
國產 |
價格區間 |
1萬-5萬 |
應用領域 |
生物產業,電子/電池,紡織/印染,汽車及零部件,綜合 |
紡織品色牢度小型氙燈試驗箱是專門用于模擬自然光照環境,快速評估紡織品在光照、溫濕度等條件下顏色保持能力(即色牢度)的小型設備,廣泛應用于紡織實驗室、面料廠及質檢機構。



紡織品色牢度小型氙燈試驗箱是專門用于模擬自然光照環境,快速評估紡織品在光照、溫濕度等條件下顏色保持能力(即色牢度)的小型設備,廣泛應用于紡織實驗室、面料廠及質檢機構。以下從核心功能、工作原理、技術特點、適用場景等方面詳細說明:
紡織品在日常使用中會因陽光照射發生褪色、變色(如窗簾、戶外服裝、汽車座椅面料),其耐光色牢度是衡量品質的關鍵指標。該設備的核心作用是:
通過模擬太陽光(尤其是紫外線和可見光)的照射,結合溫度、濕度調控,加速紡織品的光老化過程,在短時間內(數小時至數天)評估面料的褪色程度,從而對應自然環境下的耐光等級(如 ISO 藍標等級 1-8 級,等級越高耐光性越好)。
光源模擬
采用短弧氙燈作為光源,其光譜覆蓋紫外(280-400nm)、可見(400-760nm)波段,與太陽光的光譜分布高度匹配。通過專用濾光片(如窗玻璃濾光片模擬透過玻璃的光照,日光濾光片模擬戶外直射光),精準控制照射到紡織品上的光譜范圍,確保與實際使用場景一致(如室內面料側重透過玻璃的光,戶外面料側重全光譜)。
環境參數調控
溫度:通過加熱系統將試驗箱內溫度控制在 30-80℃(模擬夏季高溫或車內環境),避免溫度過高導致面料熱降解干擾色牢度結果;
濕度:部分設備可調節濕度(30%-90% RH),模擬潮濕環境(如雨季)對色牢度的影響(潮濕可能加劇染料的光氧化反應);
輻照度:通過調節氙燈功率或中性密度濾光片,控制單位面積光照強度(如 0.3-1.5W/㎡@340nm),確保試驗條件可重復,結果具有可比性。
色牢度評估方式
試驗后,將樣品與標準色卡(如 ISO 灰度卡、藍色羊毛標準)對比,通過視覺評級或色差儀(ΔE 值)測定褪色等級,判定紡織品耐光色牢度是否符合標準(如 GB/T 8427、ISO 105-B02)。



作為 “小型" 設備,其設計需兼顧空間效率與測試精度:
緊湊體積:通常尺寸為 40-60cm(長 × 寬 × 高),適合實驗室桌面放置,可同時測試 3-10 塊小型樣品(如 10cm×10cm 面料)。
光譜匹配度高:需符合紡織行業標準(如 ISO 105-B02 要求的光譜范圍),確保紫外線(尤其是 340nm 波段,對染料破壞強)的能量分布與太陽光一致,避免因光譜偏差導致評級失真。
均勻光照:通過反光鏡 + 積分球設計,保證樣品臺各位置光照強度均勻(偏差≤±5%),避免同批次樣品因受光不均出現結果差異。
智能控制:配備觸摸屏,可預設光照時間、溫度、輻照度等參數,支持自動計時和結束報警,部分機型內置光譜監測模塊,實時反饋光照穩定性。
服裝面料
家用紡織品
產業用紡織品
質檢與研發
相比通用型氙燈試驗箱,其核心優勢在于針對紡織品特性優化:
光照強度范圍更貼合紡織品需求(避免過強光照導致面料物理損傷,僅聚焦色變);
樣品架設計適配紡織品尺寸(如平鋪式樣品夾,避免面料褶皺影響受光);
符合紡織行業專屬標準(如 AATCC 16、GB/T 8427),測試結果可直接用于行業評級。



紡織品色牢度小型氙燈試驗箱作為專門用于評估紡織品耐光色牢度的設備,其技術特點圍繞 “精準模擬光照環境、適配紡織品測試需求、保證結果可靠性" 展開,具體如下:
氙燈選型與光譜優化
光照均勻性控制
通過多面反光鏡 + 漫反射板設計,使樣品臺表面光照強度均勻度≤±5%(行業核心指標),避免同批次樣品因受光不均導致色變差異,確保測試重復性。
溫度控制:聚焦 “材料表面溫度"
濕度調節:應對潮濕環境影響
輻照度動態監控與反饋
緊湊結構與高效空間利用
操作智能化與標準化
對照樣集成:直接評級參考
安全與耐用性設計
相比通用型老化試驗箱,其特別之處在于:
聚焦 “色變" 而非 “材料整體老化":參數設計優先保障染料穩定性測試(如過濾對纖維損傷大但對色變影響小的波段);
貼合紡織行業標準:從光譜到操作流程匹配 ISO、AATCC 等紡織專用標準,測試結果可直接用于產品質檢報告;
小型化與低成本:購置成本僅為大型設備的 1/2-1/3,能耗低(功率≤500W),適合中小紡織企業或實驗室日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