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準后的數據記錄與保存是確保檢測結果可追溯性、準確性和合規性的關鍵環節,需遵循標準化流程。以下是針對校準數據的記錄規范、保存方式及管理要求:
一、校準數據記錄的核心要素
1.基礎信息(必填項)
校準對象:儀器名稱、型號、序列號(如連續流動化學分析儀的唯一標識);
校準主體:校準機構名稱(內部校準/第三方機構)、校準人員簽名及資質編號;
校準時間:校準開始與結束日期,精確至年月日(如2025-06-29);
環境條件:校準現場的溫度(如25±2℃)、濕度(≤60%RH)、氣壓等(影響精密儀器校準結果)。
2.校準過程記錄
標準物質:使用的標準品名稱、濃度(如重鉻酸鉀標準溶液,0.1mol/L)、批號及有效期;
校準方法:依據的標準文件(如JJF1107-2019《光譜分析儀校準規范》)或內部SOP編號;
校準參數:具體校準項目及設定值(如分光光度計的波長點440nm、540nm);
原始數據:校準過程中采集的原始測量值(如吸光度、峰面積、電壓值),需保留有效數字(如吸光度記錄至0.0001AU)。
3.結果評估與結論
校準結果:實測值與標準值的偏差(如波長偏差≤±2nm)、校準因子(如斜率K=1.023,截距B=0.005);
合格判定:是否符合校準規范要求(如“符合一級計量標準”),不合格時需記錄偏差原因及處理措施;
下次校準日期:根據儀器使用頻率和校準周期(如光譜儀通常6個月),明確下次校準的計劃時間。
二、記錄格式與載體要求
1.紙質記錄規范
表格設計:使用預印格式的校準記錄表(示例如下),包含以上所有要素,避免手寫遺漏;
填寫要求:用黑色墨水筆填寫,字跡清晰,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在錯誤處劃橫線并簽名注明日期,旁注正確值。
2.電子記錄要求
格式統一:使用Excel模板或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錄入數據,自動生成時間戳和電子簽名;
原始性保存:直接導出儀器自帶校準軟件的原始數據文件(如*.csv、*.dat),禁止修改后保存;
備份機制:每日將電子記錄備份至本地服務器和云端(如企業網盤),確保雙副本存儲。
校準數據的記錄與保存需遵循“完整、準確、可追溯”原則,通過標準化表格、分級存儲和期限管理,確保數據在有效期內可用于結果驗證、設備維護和合規審計。對于自動化程度高的儀器(如連續流動化學分析儀),建議將校準數據與儀器維護臺賬聯動管理(如LIMS系統自動關聯校準結果與下次維護提醒),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降低人為失誤風險。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