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反裝置的結構需根據具體反應需求(如溫度、壓力、反應相態、是否需要催化劑等)設計,但其核心模塊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用于將反應原料(氣體、液體或固液混合相)精準輸送至反應器,需保證流量穩定、比例可控。
溫控系統:根據反應溫度需求,可采用水浴 / 油浴(中低溫,如 - 20~200℃)、電加熱套(常溫~300℃)、管式爐(高溫,可達 1000℃以上,適用于催化反應)、半導體溫控(高精度控溫,±0.1℃)等;部分裝置集成冷卻系統(如循環冷水機)用于放熱反應的溫度調控。
壓力控制系統:通過背壓閥、減壓閥、壓力傳感器實現壓力穩定(范圍通常為常壓至數十兆帕),確保反應在設定壓力下進行,避免超壓或壓力波動影響反應。
用于實時監測反應過程或采集產物數據,提升研究效率:
氣體 / 液體混合單元:如靜態混合器,確保多相原料(氣 - 液、液 - 液)在進入反應器前均勻混合。
尾氣處理單元:對反應產生的有毒 / 有害氣體(如 H?S、Cl?等)進行吸附(活性炭)、中和(酸堿吸收)或燃燒處理,避免污染。
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 PLC 或計算機軟件實現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的精準調控(如設定升溫速率、恒壓精度),并記錄反應數據(如溫度 - 時間曲線、壓力變化曲線)。
相比傳統的實驗室反應釜(如 50-500mL 小試釜),微反裝置的優勢顯著:
反應效率高:體積小,比表面積大(傳質傳熱效率是傳統反應器的 10-100 倍),可快速達到反應平衡,縮短實驗周期。
試劑用量少:原料和催化劑消耗僅為傳統小試的 1/10-1/1000,尤其適合昂貴試劑(如醫藥中間體、稀有催化劑)的研究,降低成本。
安全性高:反應體系小,即使發生泄漏或失控,風險遠低于大型反應裝置,適合易燃、易爆、有毒體系的研究。
條件易控:溫度、壓力、流量等參數可通過自動化系統精準調控(精度可達 ±0.1℃、±0.01MPa),實驗重復性好。
集成化與靈活性:可靈活搭配不同模塊(如更換反應器、增加檢測單元),適應多種反應類型(均相、多相、催化、高溫高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