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光學件廣泛應用于紅外成像、熱成像、激光傳輸、環境監測及軍事偵察等領域,其性能直接影響整個光學系統的精度與穩定性。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對紅外材料特性了解不足或操作不當,常常出現一些使用誤區,導致器件性能下降甚至損壞。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使用誤區及規避建議。
誤區一:忽視材料的透光波段限制
該光學件通常由鍺(Ge)、硅(Si)、硫化鋅(ZnS)、氟化鈣(CaF?)等材料制成,不同材料對應的透光波段不同。例如,鍺適用于中波紅外(3~5μm),而氟化鈣則更適合寬譜應用。若在錯誤波段使用,會導致透過率大幅下降甚至不透光。因此,選型時必須根據具體應用波段匹配合適的光學材料。
誤區二:忽略表面清潔與防護
紅外光學件表面易吸附灰塵、油脂或水汽,尤其在高濕度環境下更易形成水膜,嚴重影響透過率。部分用戶在清潔時使用粗糙布料或含腐蝕性成分的清潔劑,反而造成劃傷或鍍膜脫落。正確做法是使用專用無塵布和溶劑(如丙酮、酒精)輕柔擦拭,必要時采用超聲波清洗。
誤區三:高溫環境下使用未做防護
某些紅外材料(如鍺)具有負溫度系數特性,即溫度升高時折射率下降,影響光學性能。此外,高溫還可能加速材料氧化或引起鍍膜變形。因此,在高溫環境中應選擇耐溫性更強的材料,并考慮加裝冷卻裝置或隔熱罩。
誤區四:忽視防潮防霉處理
紅外光學系統長期存放或在高濕環境中使用,容易滋生霉菌,尤其是在有機膠合層或鍍膜表面。應定期檢查存儲環境濕度,使用干燥箱或除濕設備,并在鏡片包裝中放置干燥劑。
誤區五:安裝方式不當造成應力損傷
紅外光學件材質較脆,安裝時若施力不均或使用金屬夾具直接壓緊,容易造成邊緣崩裂或內部應力集中,影響光學質量。建議使用柔性墊圈或彈性支撐結構進行固定,避免硬接觸。
綜上所述,紅外光學件的性能不僅取決于制造工藝,也與其使用環境和操作方式密切相關。只有正確認識材料特性、規范操作流程并做好日常維護,才能充分發揮其光學性能,延長使用壽命,確保光學系統的穩定運行。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