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最新修訂的《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3410-2025)即將正式出版發行,該規程將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實施,《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同時廢止。作為公路工程領域的核心技術標準,本次修訂全面回應了行業技術發展需求,在試驗方法創新、檢測精度提升、綠色低碳導向等方面實現了重要突破,將為我國公路建設質量提升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重點修訂內容解析
(一)試驗技術創新與精度提升
1.紅外光譜法納入標準體系
新增 T0672《瀝青紅外光譜試驗方法》,通過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技術(FTIR)和指紋識別算法,實現瀝青改性劑含量精準檢測(誤差≤1%)及進場瀝青與樣品的一致性比對(相似度≥98.5%)。該方法已在全國多個省份的施工現場普及應用,可替代傳統溶劑抽提等耗時耗力的檢測手段,顯著提升質量控制效率。
2.動態剪切流變儀(DSR)
試驗優化完善了高溫性能分級(PG 分級)測試流程,引入復數剪切模量(G*)與相位角(δ)的動態耦合分析,更精準反映瀝青在重載交通下的抗車轍能力。同時,新增對改性瀝青非線性黏彈性行為的評價指標,解決了傳統指標對復雜改性體系評價不足的問題。
3.再生瀝青性能評價體系構建
新增 T0738《瀝青混合料再生性能試驗方法》,通過化學組分分析、微觀結構表征與力學性能測試相結合的方法,量化再生劑摻量對舊瀝青性能恢復的影響,為再生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二)綠色低碳技術規范
1.溫拌瀝青檢測方法補充
明確了溫拌瀝青的黏度 - 溫度曲線測試要求,建立了基于活化能理論的施工溫度窗口計算模型,可降低瀝青混合料生產能耗 15%-20%,減少 CO?排放約 10%。
2.瀝青路面全壽命周期檢測指標
新增 T0742《瀝青混合料疲勞開裂性能試驗方法》,通過四點彎曲小梁試驗與數字圖像相關技術(DIC)結合,量化材料在循環荷載下的損傷演化規律,為長壽命瀝青路面設計提供關鍵參數。
3.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指引
修訂 T0613《瀝青含蠟量試驗》,允許采用廢橡膠粉、廢塑料等改性劑替代部分石蠟,同時明確了改性劑摻量的檢測方法與質量控制標準,推動資源循環利用。
(三)國際標準對接與協同
本次修訂參考了 AASHTO T302《瀝青紅外光譜試驗方法》、EN 12697《瀝青混合料試驗方法》等國際標準,在以下方面實現了技術協同:
1.試驗設備接口標準化統一了動態剪切流變儀、彎曲梁流變儀(BBR)等設備的技術參數,便于國內外檢測數據互認;
2.術語與符號國際化規范了瀝青老化指數(AI)、車轍因子(G*/sinδ)等關鍵術語的英文表述,助力我國標準 “走出去”。
三、實施安排與技術支持
1.實施時間與過渡要求
本規程于 2025 年10 月01日起正式實施,原《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同時廢止。為確保平穩過渡,設置 6 個月緩沖期,過渡期內新舊標準并行適用。 2.宣貫培訓與技術服務
交通運輸部將組織全國范圍的宣貫培訓,重點解讀紅外光譜法、再生瀝青檢測等新增內容,并提供以下支持:
設備升級方案:
針對紅外光譜儀、智能瀝青混合料拌和機等關鍵設備,發布國產化替代方案與技術改造指南;
數據平臺建設:
依托 “公路工程檢測大數據中心”,提供瀝青指紋圖譜數據庫與智能比對分析工具;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