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分子量測定結果差異的溯源方法主要依賴于一系列標準化的程序和精確的技術手段,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以下是一些關鍵的溯源方法:
一、標準化測定方法
1.沉降法(超速離心法):
-利用蛋白質在高速離心時的沉降速度與蛋白質顆粒大小成正比的關系,通過公式計算求出分子量。
-溯源:該方法的結果準確性依賴于離心條件、樣品處理等因素的標準化。
2.凝膠過濾法(分子排阻層析法):
-根據蛋白質分子在凝膠微孔中的滲透能力不同,分子質量大的蛋白質先被洗脫下來,從而確定分子量。
-溯源:層析柱的材質、凝膠的粒度、洗脫液的組成等均需標準化,以確保結果的可靠性。
3.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
-蛋白質在SDS的作用下帶上相同的負電荷,在電場中的遷移速度取決于分子質量的大小。
-溯源:電泳條件(如電壓、電流、電泳時間等)、凝膠濃度、樣品處理等均需嚴格控制,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二、同位素稀釋質譜法(IDMS)
-IDMS是物質量的絕對分析方法之一。
-方法:在待測物中加入待測元素的濃縮同位素稀釋劑,通過測量混合物中同位素比值來計算待測元素的含量,進而推算出蛋白質含量。
-溯源:IDMS方法的準確性依賴于同位素稀釋劑的純度、質譜儀的精度以及測量過程的標準化。該方法能夠減小測定中的基體效應、等離子體源的變化和信號漂移等因素對測量準確度的影響,測量結果可直接溯源到國際單位摩爾。
三、標準物質的使用
-使用具有已知分子量的標準物質進行校準,可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例如,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制的乙氨酰乙氨酰乙氨酸(GGG)、乙氨酰乙氨酰酪氨酰精氨酸(GGYR)、胰蛋白酶抑制劑、細胞色素C、牛血清白蛋白第五組分(BSA)等多肽和蛋白質分子量標準物質,這些標準物質的定值均采用先進的質譜技術,并溯源到國際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
四、溯源性評估
-溯源性是指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聯系起來的特性。
-在蛋白分子量測定中,溯源性評估是確保測量結果有效性的關鍵步驟。這包括評估測量過程中所有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并確保這些因素都在可控范圍內。
五、減少差異的措施
-為了減少蛋白分子量測定結果的差異,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優化樣品處理流程,減少樣品損失和污染。
-使用高質量的試劑和儀器,確保測量過程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加強實驗人員的培訓,提高實驗操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蛋白分子量測定結果差異的溯源方法主要包括標準化測定方法的使用、同位素稀釋質譜法的應用、標準物質的使用、溯源性評估以及減少差異的措施等方面。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確保分子量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