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電力設備、輸電線路及鐵路接觸網的預防性維護中,電暈放電是設備絕緣劣化或結構缺陷的早期關鍵指標。傳統目視或紅外檢測對微弱放電難以奏效,人工近距離檢測則效率低、風險高。達萬德福DWKJWORLD無人機載紫外成像系統DW9219B融合光學探測與無人機平臺,為高空隱患提供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
核心技術:日盲紫外探測與精準成像

達萬德福DWKJWORLD無人機載紫外成像儀DW9219B的核心在于其高靈敏度日盲紫外探測技術。系統工作在240-280nm波段,該波段太陽輻射被大氣臭氧層強烈吸收,形成天然“暗背景”。即使在強日光環境下,也能有效抑制背景噪聲,專一性捕獲設備放電產生的微弱紫外光子信號。
高探測靈敏度:可探測低至皮庫(pC)級別的放電量。
遠距離探測:有效探測距離可達30米以上。
精準定位:集成高精度六軸穩定云臺與雙光路同步成像技術,確保在飛行姿態變化及5級風速下成像穩定,紫外光斑與可見光設備位置誤差小于1mrad(毫弧度),實現放電點的米級精準定位。
實景案例:效能驗證與技術優勢

【案例1】
500kV輸電線路絕緣子隱患識別 (某省級電網公司)
任務:對復雜地形區段輸電線路進行快速篩查。
過程:無人機單次起降完成傳統人工需2天的巡檢路徑(約15公里)。系統在強側光條件下工作。
結果:清晰捕捉3基塔絕緣子串異常放電信號。光子計數分析顯示一處放電點峰值超過10,000光子/秒,遠超安全閾值(通常<1,000光子/秒),精準定位為絕緣子表面污穢導致的局部電弧,及時預警絕緣閃絡風險。耗時僅3小時。
【案例2】
特高壓變電站GIS設備隱蔽放電檢測 (某超高壓公司)
任務:對GIS母線筒體連接部位進行掃描,排查潛在密封或接觸缺陷。
挑戰:設備結構復雜,地面檢測視角受限,常規方法易漏檢。
結果:DW9219B通過靈活抵近飛行(安全距離外),發現一處筒體法蘭連接處存在持續性微弱放電(光子計數穩定在~2,000光子/秒)。結合放電模式識別算法,判定為內部懸浮電位放電,屬重大隱患。該缺陷經停電開蓋驗證確認。
【案例3】
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關鍵部件狀態評估
任務:樞紐站場接觸網懸掛部件(線夾、電連接)快速普查。
環境:強電磁干擾、空間受限。
結果:系統在電磁環境下穩定工作。高效識別一處承力索線夾因螺栓松動導致的接觸不良電暈(光子計數峰值~1,500光子/秒)。采用“無人機普查+人工重點復核”模式,2小時內完成原需8小時登桿檢查的任務量,效率提升75%,避免了潛在的過熱燒損事故。
工程應用價值與可靠性

紫外成像儀不僅定位缺陷,更為治理系統提供閉環驗證。在達萬德福DWKJWORLD無人機載紫外成像儀具備輕量化(<1.3kg)與ip65防護等級,適應風雨、沙塵及-20°c至50°c工作溫度。模塊化設計支持快速更換電池,單架次續航>45分鐘。其核心價值在于:
提升安全性:避免人員登高、近電作業風險。
提高效率:覆蓋范圍廣,檢測速度快。
增強精準性:量化放電強度(光子計數),精確定位隱患點,降低漏檢/誤判率(實測人工誤判率從約15%降至<3%)。
支持預知維護:早期發現潛在缺陷,變“故障搶修”為“狀態維修”。
龍巖某工業園區,電能質量治理裝置投運后,通過紫外成像確認GIS設備放電光子數下降85%,與諧波補償率提升數據(≥85%)形成交叉驗證。新一代技術框架中,設備支持 5G回傳紫外數據 至智慧運維平臺,與SCADA、電能質量監測系統聯動,實現“諧波分析-治理實施-紫外驗證”全流程閉環。例如河南某項目將紫外數據接入分層協調控制系統,使仿真精度達97%,優化響應時間縮短至12秒。
DWKJWORLD無人機載紫外成像技術,已成為保障電網、鐵路等關鍵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的成熟可靠手段,通過提供客觀、量化的放電數據,為設備狀態評估與決策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