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經科學研究領域,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Immortalized Human Microglia - SV40)作為一種重要的細胞模型,為深入探究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機制及相關治療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以下將詳細解析其工作原理。
一、基因改造機制
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是通過將 SV40 大 T 抗原基因導入人小膠質細胞而獲得。SV40 大 T 抗原能夠與細胞內的多種蛋白質相互作用,其中包括視網膜母細胞瘤蛋白(RB)和 p53 蛋白。正常情況下,RB 蛋白通過與 E2F 轉錄因子結合,抑制細胞周期相關基因的轉錄,使細胞停滯在 G1 期,阻止細胞進入 S 期進行 DNA 復制,從而抑制細胞增殖。而 p53 蛋白則是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蛋白,在細胞受到 DNA 損傷等應激信號時,p53 蛋白可激活相關基因的表達,使細胞周期停滯,為 DNA 修復提供時間,若 DNA 損傷無法修復,p53 蛋白則會誘導細胞凋亡,以維持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然而,SV40 大 T 抗原可以分別與 RB 蛋白和 p53 蛋白結合,使其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細胞周期調控失效,細胞得以突破正常的增殖限制,實現無限增殖。
二、細胞特性維持機制
盡管經過 SV40 大 T 抗原基因改造實現了永生化,但該細胞系仍保留了人小膠質細胞的多種特性。在細胞形態上,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呈典型的多邊形,具有與原代小膠質細胞相似的形態學特征。在細胞表面抗原表達方面,其維持了小膠質細胞特異性標記物如 CD68、NGF、Iba1、TREM2、CD11b 等的表達,這些標記物是小膠質細胞鑒定的重要依據,表明永生化細胞在細胞表型上與正常小膠質細胞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功能特性上,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保留了免疫監視、突觸修剪及炎癥反應等小膠質細胞的基本功能。例如,當受到脂多糖(LPS)或 β- 淀粉樣蛋白(β-amyloid)等刺激時,可釋放白介素 - 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 - 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等炎癥因子,如同原代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炎癥反應中的表現一樣。
三、在體外模擬中樞神經系統微環境中的作用機制
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適用于體外模擬中樞神經系統微環境。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內的駐留巨噬細胞,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它們通過不斷延伸和 retracting 胞突,對周圍環境進行巡邏和監測,維持神經系統的穩態。在體外培養的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同樣能夠展現出這種活躍的形態學變化和動態行為,模擬小膠質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生理活動。此外,該細胞系可以與其他神經細胞(如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等)共同培養,構建出更接近真實中樞神經系統微環境的體外模型,用于研究細胞間相互作用、神經炎癥、血腦屏障等功能以及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等。例如,在模擬神經炎癥環境時,永生化人小膠質細胞 - SV40 可以感知周圍神經元或其他細胞釋放的炎癥信號,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如釋放炎癥介質、改變細胞形態和遷移行為等,進而影響其他神經細胞的功能和存活,從而深入研究神經炎癥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及潛在的治療靶點。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