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pH計作為實驗室基礎檢測設備,其準確性直接影響實驗數據的可靠性。當出現測量偏差時,需系統性排查以下關鍵環節,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修正。
一、校準失效或操作不當
問題根源:未定期校準、校準液過期或校準流程錯誤。
診斷方法:
- 檢查校準液保質期(通常為1年),若渾濁或結晶需立即更換;
- 觀察校準后斜率是否接近理論值(25℃時約59.16 mV/pH);
- 確認校準順序是否符合“低→高”原則(如pH4.00→7.00→10.01)。
解決方案:
1. 使用新鮮配制的標準緩沖液(NIST認證)重新校準;
2. 執行兩點或三點校準(根據精度需求),確保校準曲線覆蓋樣品pH范圍;
3. 校準后用第三方標準溶液驗證(如混合磷酸鹽溶液)。
二、電極性能下降
問題根源:玻璃膜老化、參比電極堵塞或電解液滲漏。
典型癥狀:響應緩慢(>30秒)、讀數漂移、重復性差。
修復措施:
1. 活化處理:將電極浸泡于3% KCl溶液中2小時,恢復玻璃膜水化層;
2. 清潔電極:用脫脂棉蘸取無水乙醇輕擦玻璃膜,去除油污;若參比電極堵塞,用注射器抽取溫水沖洗鹽橋孔道;
3. 更換配件:若電極內充液渾濁或見氣泡,需更換新電極;參比電極干燥時,補充飽和KCl溶液并靜置過夜。
三、環境與樣品干擾
問題根源:溫度波動、電導率過高或樣品含干擾物質。
影響因素分析:
- 溫度每偏離25℃一度,pH示值變化約0.003 pH單位;
- 高鹽樣品(>1M)會產生液接電位誤差;
- 氧化劑/還原劑會破壞電極膜結構。
應對策略:
1. 啟用溫度補償功能(ATC探頭),并實測樣品溫度;
2. 對復雜基質樣品采用等電位點校準法(用相近基質的標準物質校準);
3. 測試前后用去離子水充分沖洗電極,避免交叉污染。
四、儀器硬件故障
問題根源:電纜接觸不良、放大器模塊漂移或顯示屏異常。
自檢步驟:
1. 檢查電極接口是否有氧化層,用砂紙打磨連接器觸點;
2. 短接電極輸入端模擬信號,觀察顯示屏能否顯示滿量程電壓;
3. 對比不同通道測量同一樣品,判斷是否為特定通道故障。
維修方案:
- 更換屏蔽性能好的專用電纜;
- 聯系廠商進行主板校準或更換信號處理模塊;
- 避免頻繁開關機,減少電子元件熱脹冷縮帶來的應力損傷。
通過上述步驟逐項排查,可解決90%以上的pH測量偏差問題。若仍無法消除誤差,建議聯系廠家技術支持進行深度診斷。定期維護與規范操作是保證pH計準確性的關鍵,建議建立儀器日志記錄校準、維護及異常情況,便于追溯分析。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