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細胞高分辨率顯微實時成像技術通過突破光學衍射極限,實現了對活細胞動態過程的納米級觀測,其核心優勢體現在分辨率提升、動態追蹤能力、低光毒性設計、多模態整合及智能化分析五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分辨率突破:從微米級到納米級的跨越
傳統光學顯微鏡受阿貝衍射極限限制,空間分辨率約200nm,難以觀察亞細胞結構(如核孔復合體、肌動蛋白纖維等)。而活細胞高分辨率顯微實時成像技術通過以下技術實現分辨率飛躍:
STED顯微鏡:利用受激發射損耗原理,將XY軸分辨率壓縮至25nm,Z軸達80nm,可直接觀察線粒體嵴、突觸囊泡等結構。
SIM技術:通過結構化照明編碼高頻信息,實現約100nm橫向分辨率,結合稀疏解卷積算法(如Sparse-SIM)可進一步提升至60nm,且成像速度更快。
光片顯微鏡:采用薄光片照明,僅焦平面被激發,減少光毒性同時實現高分辨率(如Viventis LS系列光片厚度僅1.5-6μm),適合長期觀察光敏樣本(如胚胎、類器官)。
二、動態追蹤:從靜態快照到連續電影
活細胞成像的核心需求是實時記錄細胞形態、運動及分裂的動態過程。該技術通過以下創新實現這一目標:
高速成像:Elyra 7 with Lattice SIM2系統在Burst模式下可達255fps,可捕捉離子通道開閉(時間尺度≤10μs)、囊泡融合等瞬時事件。
長時間觀測:海森結構光顯微鏡(Hessian-SIM)通過低光子劑量設計,實現1小時連續超分辨成像(每秒188幀),或10分鐘內采集18萬張超高分辨率圖像,且基本無光漂白。
三維成像:SIM2 Leap模式將Z軸采集速度提升3倍,結合自適應光學補償像差,可實時記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分離、胞質分裂等三維動態過程。
三、低光毒性:維持細胞活性的關鍵
高強度激光易導致熒光分子光漂白和細胞光損傷,限制長時間觀測。該技術通過以下策略降低光毒性:
低能量照明:Hessian-SIM使用光子劑量僅為傳統結構光顯微鏡的1/10,光照度低于共聚焦顯微鏡3個數量級,實現100Hz超高分辨率成像下連續采樣10分鐘無光漂白。
脈沖激光技術:780nm脈沖光纖激光系統通過低占空比設計,將單像素成像時間縮短至200微秒,同時抑制光漂白,實現亞毫秒時間分辨與亞微米空間分辨的力學成像。
光片照明:Viventis LS系列光片顯微鏡僅照亮焦平面,減少非焦平面光暴露,適合對光敏感樣本(如卵子、胚胎)的長期成像。
四、多模態整合:從單一結構到系統級觀測
細胞功能依賴多細胞器協同,該技術通過多模態整合實現系統級觀測:
多通道成像:Elyra 7系統配備4根固體激光器(405nm、488nm、561nm、642nm)和高靈敏度sCOMS雙相機,可同時標記線粒體(MitoTracker)、微管(Tubulin)和核(DAPI),實現多色超分辨成像。
力學與形態耦合:布里淵顯微成像通過非接觸式測量細胞力學性質(如彈性模量),結合熒光成像揭示斑馬魚胚胎中細胞外基質與腔體的力學差異,為力學生物學提供新工具。
環境控制:系統集成活細胞培養裝置,可精確控制溫度、濕度、CO?濃度(如5% CO?、37℃),維持細胞生理狀態,支持長時間動態觀測。
五、智能化分析:從數據到知識的轉化
海量成像數據需高效分析,該技術通過以下手段實現智能化:
算法重建:PCA-SIM算法通過主成分分析實現照明參數快速自適應補償,在低信噪比下仍能重建高質量超分辨圖像,處理速度比傳統COR方法快20倍。
深度學習:DPA-TISR神經網絡模型結合相位空間對齊技術,提升活細胞長時間成像的空間分辨率,同時量化成像結果的不確定性,為分析細胞骨架、溶酶體和線粒體相互作用提供可靠工具。
自動化分析:配套軟件支持圖像采集、處理、分析和量化,可自動追蹤細胞遷移軌跡、計算分裂周期時長,甚至識別細胞形態異常(如凋亡小體形成)。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