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炭測定儀的執行標準主要依據不同的測定方法和應用場景分為以下幾類,涵蓋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國際標準:
一、國家標準
康氏法(Conradson 法)
GB/T 268-1987《石油產品殘炭測定法(康氏法)》:現行有效,適用于測定常壓蒸餾時易分解的石油產品(如殘渣燃料油、焦化原料)的殘炭值,結果以質量分數表示。該方法參照國際標準 ISO 6615,操作需嚴格控制加熱強度和時間,常用于產品出廠和仲裁試驗。
微量法(Micro 法)
GB/T 17144-2021《石油產品 殘炭的測定 微量法》:2022 年實施的最新標準,替代 1997 版,適用于殘炭值 0.10%~30.0%(m/m)的石油產品,如潤滑油、燃料油等。該方法采用氮氣保護下的高溫裂解技術,與國際標準 ISO 10370 和 ASTM D4530 等效,結果與康氏法一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據此研制了標準物質,用于量值溯源和質量控制。
其他相關標準
GB/T 18610.2-2016《原油 殘炭的測定 第 2 部分:微量法》:專門針對原油的微量法測定,適用于水含量≤0.5%、殘炭值 0.01%~30.0% 的原油。
二、行業標準
電爐法
SH/T 0170-1992《石油產品殘炭測定法(電爐法)》:適用于潤滑油、重質液體燃料等,用電爐替代煤氣噴燈作為熱源,操作簡便,多用于生產過程的中間控制分析。
蘭氏法(Ramsbottom 法)
SH/T 0160《石油產品殘炭測定法(蘭氏法)》:參照 ISO 4262,適用于常壓蒸餾時部分分解的石油產品,如殘渣燃料油。儀器需使用蘭氏焦化瓶,與康氏法無直接關聯,結果不可互換。
三、國際標準
康氏法
ASTM D189《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onradson Carbon Residue of Petroleum Products》:國際通用的康氏法標準,用于評估石油產品的生焦傾向,適用于殘渣燃料油、潤滑油等。
ISO 6615《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residue — Conradson method》:與 GB/T 268 和 ASTM D189 技術內容一致,全球范圍內廣泛采用。
微量法
ASTM D4530《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arbon Residue in Petroleum Products (Micro Method)》: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采用氮氣保護下的程序升溫技術,適用于低殘炭值(0.01%~30%)的石油產品,與 GB/T 17144 和 ISO 10370 等效。
ISO 10370《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carbon residue — Micro method》:國際標準化組織標準,與 GB/T 17144 等同,確保檢測數據的國際通用性。
四、儀器標準與校準規范
校準規范
JJF (新) 112-2023《微量殘炭測定儀校準規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計量技術規范,規定了微量法殘炭測定儀的校準方法和技術指標,包括控溫誤差(±2℃)、流量示值誤差(±5.0%)等,適用于依據 GB/T 17144-2021 的儀器。
JJF (石化) 056-2021《微量法殘炭測定器校準規范》:石化行業標準,針對微量法殘炭測定器的校準要求,確保儀器性能符合國際和國家標準。
儀器設計標準
制造商通常依據上述標準設計儀器,例如:
北京時代新維的 TP737 型微量殘炭測定儀依據 GB/T 17144 和 ASTM D4530 制造,具備恒溫精度 ±2℃、12 個樣品位等特性。
上海神開的 SKY1011-II 型儀器符合 GB/T 17144、ASTM D4530、ISO 10370 等標準,支持自動控溫、氮氣流量切換和數據存儲。
五、方法選擇與應用場景
康氏法:適用于重質殘渣燃料油、焦化原料等,結果受灰分影響較大,需嚴格控制操作細節。
電爐法:操作簡便,適合中間控制分析,但結果與康氏法存在差異,不可直接替代。
微量法:自動化程度高,樣品用量少(0.15~5g),適用于低殘炭值油品,結果與康氏法等效,廣泛用于實驗室和生產過程。
蘭氏法:較少使用,僅用于特定石油產品的檢測,結果與其他方法無直接可比性。
總結
殘炭測定儀的執行標準需根據測定方法(康氏法、電爐法、微量法、蘭氏法)和應用場景選擇。國內主流標準為 GB/T 268(康氏法)、GB/T 17144(微量法)和 SH/T 0170(電爐法),國際標準以 ASTM D189(康氏法)、ASTM D4530(微量法)和 ISO 6615(康氏法)、ISO 10370(微量法)為主。儀器校準需遵循 JJF (新) 112-2023 等規范,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溯源性。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樣品類型和檢測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和標準,并關注標準的更新動態(如 GB/T 17144-2021 已替代 1997 版)。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