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發光染液憑借高靈敏度和特異性,在醫學診斷領域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將圍繞疾病標志物檢測、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兩大方向,結合臨床案例和檢測技術細節,深入展開介紹其應用。
在醫學診斷領域,蛋白發光染液憑借高靈敏度、高特異性以及快速檢測等優勢,成為疾病診斷、病情監測和療效評估的重要工具,具體應用如下:
疾病標志物檢測
腫瘤標志物檢測:腫瘤標志物是腫瘤細胞產生和釋放的物質,或機體對腫瘤反應產生的物質,檢測其在血液、體液中的含量,對腫瘤的早期診斷、預后判斷至關重要。ECL 超敏發光液在腫瘤標志物檢測中應用廣泛,以甲胎蛋白(AFP)為例,它是診斷肝癌的重要標志物之一 。臨床檢測時,通過將患者血清樣本與特異性識別 AFP 的抗體結合,再利用 HRP 標記的二抗與一抗結合,加入 ECL 超敏發光液后,發生化學發光反應。借助化學發光成像儀檢測發光信號強度,與標準曲線對比,可精確測定血清中 AFP 的含量。當 AFP 含量超過正常閾值時,提示可能存在肝癌風險,為臨床醫生進一步檢查和確診提供重要依據。對于一些早期腫瘤,腫瘤細胞數量少,釋放的標志物濃度低,ECL 超敏發光液的飛克級檢測限,能夠檢測到極微量的腫瘤標志物,實現腫瘤的早期發現
心血管疾病標志物檢測: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蛋白發光染液用于檢測心肌損傷標志物。心肌肌鈣蛋白(cTn)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異性標志物,發病后 3 - 6 小時開始升高,10 - 24 小時達到峰值。利用熒光發光染液標記檢測 cTn 的抗體,通過免疫熒光技術,可在較短時間內檢測血液中 cTn 的含量。在臨床急診中,患者出現胸痛癥狀后,快速采集血液樣本進行檢測,若 cTn 水平顯著升高,結合患者癥狀和心電圖表現,可快速確診 AMI,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治療時間。此外,通過動態監測 cTn 含量變化,還能評估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情況 。
感染性疾病標志物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方面,蛋白發光染液可用于檢測病原體相關蛋白或機體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如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將 HBsAg 特異性抗體固定在固相載體上,加入患者血清樣本,若樣本中存在 HBsAg,會與抗體結合,再加入 HRP 標記的二抗和 ECL 發光染液,通過檢測發光信號判斷 HBsAg 是否陽性,從而診斷患者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對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診斷,通過檢測患者體內產生的 HIV 抗體,利用熒光發光染液標記的二抗,結合流式細胞術等方法,能夠準確判斷患者是否感染 HIV,以及感染階段,為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療提供關鍵信息 。
自身免疫性疾病診斷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診斷:抗核抗體(ANA)和抗雙鏈 DNA 抗體是 SLE 的重要診斷標志物。在檢測 ANA 時,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將患者血清與鼠肝或 Hep - 2 細胞等抗原基質孵育,若血清中存在 ANA,會與抗原結合,再加入熒光發光染液標記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體,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ANA 陽性時會呈現特征性的熒光核型,如均質型、顆粒型等,根據熒光強度和核型可輔助診斷 SLE,并評估疾病活動度。檢測抗雙鏈 DNA 抗體時,利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技術,結合 ECL 發光染液,能夠定量檢測抗雙鏈 DNA 抗體的含量,抗雙鏈 DNA 抗體水平升高與 SLE 病情活動密切相關,通過監測其含量變化,可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調整 。
類風濕關節炎(RA)診斷:類風濕因子(RF)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抗 CCP 抗體)是 RA 診斷的重要血清學指標。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將特異性抗體與患者血清樣本反應,加入 HRP 標記的二抗和 ECL 發光染液,檢測 RF 和抗 CCP 抗體的含量。抗 CCP 抗體對 RA 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現陽性,有助于 RA 的早期診斷。通過聯合檢測 RF 和抗 CCP 抗體,并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關節影像學表現等,可提高 RA 診斷的準確性,為患者的早期治療和預后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